咨询热线
15930609983电话:15930609983
传真:
邮箱:609685518@qq.com
《民法典》撑腰贷款中介:合法服务受法律明确支持与保护!
在贷款市场中,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贷款中介行业是否合法?他们收取中介费是否有法可依?这令不少贷款人心存疑虑,担心遭遇陷阱;就连许多中介从业者,也时常在合规与否的边缘犹豫不决。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件事说清楚:《民法典》早已为贷款中介服务正名,它是受法律严格保护的!这并非空口无凭,而是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作为支撑。
法律为中介服务“正名”
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61条,对中介服务给出了清晰界定:“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简单来说,当贷款中介为你寻找贷款信息、对接合适的放款方,并协助你成功获得贷款后,你按约定支付服务费,这一行为在法律上是得到认可的。双方签订的中介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民事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这表明了什么?贷款中介服务的核心,就是“有偿的信息匹配与专业撮合”。只要中介切实提供了服务,且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无违规操作,那么这份服务就应得到尊重,收取报酬也是合情合理的。
合法并不意味着可以“乱收费”
法律承认中介服务的合法性,并不意味着中介可以随意收费。要想让服务真正合规,至少需坚守三个原则:
其一,服务要“真材实料”。不能仅签合同而不履行义务,必须切实为客户解决问题,如根据客户资质推荐合适的银行、指导准备贷款所需材料、协助优化征信记录、跟进贷款发放进度等。若未提供实质性服务,仅凭合同就索要费用,那便是“骗费”行为,法律不会保护。
其二,书面协议必不可少。收费前必须签订正规的中介合同,明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退费条件及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切勿轻信“口头承诺”,一旦发生纠纷,没有书面合同作为证据,维权将十分困难。
其三,严禁违规操作。有些中介为招揽业务,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宣称有“内部渠道”“加急服务”,甚至强制捆绑高息贷款产品,这些行为均已越界。一旦被举报查实,不仅会被认定为违法,严重的还可能涉嫌诈骗或非法经营,后果严重。
司法实践表明:合规服务获支持
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法院案例:李先生通过中介办理经营性贷款,中介协助其梳理企业资质,对接三家银行,最终成功获批50万元贷款。双方签订的《服务协议》中约定服务费为1万元。然而,贷款到账后,李先生却以“费用过高”为由拒绝支付。法院审理后认为,中介提供了实际服务,协议内容合法有效,最终判决李先生必须按约定支付服务费。
这一案例明确告诉我们:只要中介提供了实质服务、签订了正规合同,法律就会为合规服务“站台”,不会让诚信经营的中介白费力气。
对借款人而言,选择正规中介确实能节省时间、避免陷阱。但务必保持警惕:拒绝没有书面合同的“口头约定”,所有收费项目必须明确写明并签字确认,最好通过对公账户付款并保留好凭证。
总之,贷款中介并非“灰色地带”,《民法典》已为其划定了合法边界。合规经营的中介服务值得尊重和保护;而那些试图钻空子、违规操作的中介,终将被市场和法律所淘汰。希望所有中介都能诚信经营、提供价值,让每个贷款人都能明明白白贷款、安安心心消费——毕竟,法律保护的永远是有价值的服务,而非不劳而获的算计。